近日,新西兰食品安全局(FSANZ)发布了一份食品包装材料的化学元素迁移调查报告。对65个食品和饮料的包装材料的环氧大豆油(ESBO)、全氟化合物(PFCs)、邻苯二甲酸盐、氨基脲、丙烯腈、氯乙烯的迁移量进行了测试调查,这些包装材料有玻璃制品、纸制品、塑料制品和罐装的。结果显示,虽然在小部分样品中有检出环氧大豆油(ESBP),但其迁移量也低于欧盟设定的国际限量。FSANZ选定上述六类化学物质作为调查对象,主要在于这些物质是食品包装材料中常见的集中迁移元素,并且对人体造成的健康影响较大。
环氧大豆油(ESBO):
ESBO 顾名思义是由豆油环氧化产生的,广泛用于一系列的塑料制品中,常常作为食品包装材料的增塑剂。ESBO与PVC树脂相容性极好,挥发性低、迁移性小,具有 优良的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耐水性和耐油性亦佳,可赋予制品良好的机械强度、耐候性及电性能,是国际认可的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化学工艺助剂。
全氟化合物(PFCs):
全 氟辛酸(PFOA)、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是受研究比较广泛的全氟化合物。PFCs被广泛用于工业生产流程和消费品生产,PFCs独特的化学特性使 产品达到防油、防水、防污的目的。尤其的,在食品包装材料中,PFCs常作为纸张涂层的添加剂,起防油、防潮的作用。PFCs在环境中不易分解,具有生物 累积性,对环境及人体伤害较大。
邻苯二甲酸盐:
作为增塑剂的邻苯二甲酸盐已经为我们熟知,食品中的邻苯二甲酸盐污染主要有2个方面:塑料包装材料中的邻苯二甲酸盐容易从塑料中溶出,向食品迁移;塑化剂会随储存的温度、时间、pH值不当而释放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氨基脲:
在过去的十年的调查中,从蔬菜食品中检测出氨基脲的存在,经分析多源于使用偶氮二甲酰胺(ADC)降解产生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ADC是热塑泡沫的主要添加剂、发泡剂。数年前,因为在ADC中检测出氨基脲,欧盟已经禁用ADC于食品接触材料。然后在一些国家,ADC仍然用作面粉处理剂,目前国际上尚无对氨基脲的迁移量规定。有科学研究证明,氨基脲是一种容易引发恶性肿瘤的化学物质。
丙烯腈:
丙烯腈属大众基本有机化工产品,是三大合成材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的基本且重要的原料。在聚合物生产中,丙烯腈常作为生产合成纤维、树脂、塑 料、弹性体和橡胶的原始物料。丙烯腈还用于生产丙烯酰胺、丙烯酸的先驱材料。在使用含有丙烯腈材料的食品包装材料中,消费者将面临丙烯腈暴露,过度摄入, 导致呼吸系统损伤和皮肤致敏性等健康威胁。
氯乙烯:
氯乙烯常用于生产聚氯乙烯(PVC)材料,在特定情况下,氯乙烯容易从PVC食品包装材料中迁移,对人体构成伤害。
下表是新西兰食品安全局发布的调查报告中设定的上述六大类化学品的安全暴露限值:
化学物质 | TDI1 | SML2 | 限量制定方 | ||
环氧大豆油 | 1mg/kg | 普通食品:60mg/kg | EFSA3 | ||
婴儿食品:30mg/kg | |||||
全氟化合物 | 全氟辛烷磺酸PFOS | 0.15ng/kg | 全面迁移:60ppm | EFSA | |
全氟辛酸PFOA | 1.5μg/kg | ||||
邻苯二甲酸盐 | DEHP | 50μg/kg | 3mg/kg | EFSA 2005a; EFSA 2005b | |
DINP | 0.15mg/kg | 9mg/kg | |||
DBP | 0.1mg/kg | 3mg/kg | |||
氨基脲 | —— | —— | —— | ||
丙烯腈 | —— | 最大限量值:0.02mg/kg | 新西兰食品规范Codex 1991 | ||
氯乙烯 | —— | 最大限量值:0.01mg/kg | 新西兰食品规范Codex 1991 |
1.TDI:每日最大摄入量
2.SML:特定迁移量
3.EFSA:欧洲食品安全局
相关链接:
咨询:食品接触材料测试 检测市场部
全国免费电话:4006-721-723
热线:0571-87206587 传真:0571-87206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