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接触材料新国标即将全面实施 相关进口企业需做好准备
发布时间:作者:访问次数:2916
4月19日开始,我国一大批食品接触强制性新国标将开始实施,食品接触新国标体系涵盖原辅材料、生产管理和产品检测等各个环节,涵盖类别多,内容变化大,不仅将对国内生产企业产生深远影响,相关产品的进口商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食品接触新国标体系及其挑战

截止至2016年11月,国家卫计委已发布了包含橡胶奶嘴、搪瓷制品、陶瓷制品、玻璃制品、塑料树脂、塑料、纸和纸板、金属材料、涂层、橡胶材料在内的GB 4806系列产品标准,以及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通用安全要求GB 4806.1和添加剂使用标准GB 9685两项基础标准,还通过GB 31603《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对生产环节进行管理,GB 31604系列标准更是为这些管控要求提供了相应的检测方法。详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等53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布

除已经实施的橡胶奶嘴标准外,其他食品接触材料新国标下的产品标准从2017年4月19日起正式实施。两项基础性标准GB 4806.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和GB 968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则》则将于2017年10月19日开始实施。

从卫生要求来看,新国标在原来单一品种产品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清理整合,按照材质将食品接触产品分成了奶嘴、搪瓷制品、陶瓷制品、玻璃制品、塑料树脂、塑料制品、纸、金属材料、涂料及涂层、橡胶材料等10个类别,分别规定了适用于该材质所有品种的原料要求、感官要求、理化指标、标签标识,对于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又个性化地规定了针对性的单体或起始物及添加剂要求。如GB 4806.7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和制品标准取代了针对单一塑料品种的GB 9681-1988聚氯乙烯成型品、GB 9687-1988聚乙烯成型品、GB 9688-1988聚苯乙烯成型品等标准,而规定了针对所有塑料的统一的感官要求、总迁移量、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以Pb计)、脱色试验等,不同品种的塑料还需符合特定单体或起始物以及添加剂要求。

总体而言,食品接触新国标的产品范围进一步扩大,此后,除不锈钢和铝制品以外的食品接触金属材料、此前一些没有产品标准的塑料制品和涂层制品等都有规可依。后续,卫计委及相关部门还将制定食品接触用竹木制品、粘合剂、复合材料、油墨等产品标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食品接触法规体系。近期食品接触新标准制修订情况见9项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国家标准进入制修定程序

从检测指标来看,新标准要求依据实际使用条件来进行测试,并进一步细化了对食品模拟物、迁移测试温度和时间等的选择,使测试能科学合理地反应出产品在实际使用情况下的安全性。对企业而言,需要更为注重对供应链上下游的信息传递,不仅仅对产品原料采购及配方配比进行把控,还要关注产品在供应链下游的情况,如适用人群、预期接触情况等。

进口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市场监管情况
食品接触材料因其安全卫生隐患,一直是我国检验检疫部门的监管焦点。2016年我国各口岸检验检疫部门在进口产品检验检疫工作中发现了多批不合格的食品接触产品,并在国家网站上进行了公示。2016年我国进口不合格食品接触制品具体通报情况如下:
1.通报量分析

2016年全年,国家质检总局通报了983批次进口不合格工业品,其中136批次为食品接触制品,占比13.84%。这些产品的问题是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时发现的,都已依法做退货、销毁处理。这些不合格批次的产品未在国内市场销售。

进口FCM通报量

2.原产地分析
2016年被通报的不合格进口食品接触制品原产地涉及15个国家或地区。韩国、日本、斯洛文尼亚、德国是2016年中国进口不合格食品接触制品的主要原产地,此外还有大批中国出口复进口的食品接触制品被检出不合格。

进口FCM原产地

3.不合格原因分析

重金属溶出超标、蒸发残渣超标、丙烯腈单体超标、存在破损以及未加贴中文标签是2016年进口食品接触制品最主要的5种不合格原因,此外,还有少量食品接触制品因为脱色试验为阳性、材质未获得审批、微生物超标等原因不合格。

进口FCM不合格原因

更多AQSIQ中国进口不合格工业品信息请点击查看希科AQSIQ月报

新国标体系下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合规难度进一步加大,希科检测提醒相关食品接触制品进口企业,在标准实施之前深入解读相关标准,明确新国标在产品范围和技术指标上的异同点,并向国外生产商传递新要求,严格按照产品材质及实际使用条件进行新国标检测,确认产品合规,避免因质量问题而被销毁或退运。

相关资料:希科检测中国食品接触材料新国标检测宣传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