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欧委会气候专员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欧盟正计划豁免80%以上欧盟企业的碳边境税,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适用范围有望限定在最大的进口商群体内,同时豁免大多数企业遵守CBAM的费用。这也是欧盟减少行政手续、提升生产力的一部分。
法规执行简化原因
在现行CBAM法规中,也有商品总价值低于150欧元的货物可以豁免CBAM监管。据统计,欧盟大约三分之一的货物属于该区间,豁免新规将减少CBAM执行的复杂性。就目前法规执行情况来看,欧盟发现这一豁免范围远远不够,CBAM还需要进一步简化。
实际上,在纳入CBAM监管范围的企业中,不到20%的企业贡献了超过95%的产品碳排放量。CBAM的这一豁免措施并不会削弱气候目标的重要性,反而能够为欧洲大陆的众多企业减轻负担。因为如果企业本身并不在监管范围内,那么要求它们填写大量繁琐的文件也毫无意义。
欧盟企业面临的挑战
CBAM旨在保护欧盟的重工业,要求在铝、钢铁、铁、化肥等七个领域的进口商记录其产品的碳含量,并支付在欧盟生产与在原产国生产碳排放成本的差价。但是在CBAM的试运行阶段,诸多欧盟企业已经对繁琐且成本高昂的申报流程表示不满。
由于大多数国家并没有像欧盟这样的碳排放交易体系,也难以计算碳含量,因此很少有国家以欧盟碳交易体系的方式计算其碳排放,这也给欧盟进口商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根据今年3月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德国和瑞典仅有大约10%的预计需要报告碳排放的企业真正计算了碳含量。
钢铁行业正在积极游说,希望获得更多保障措施,同时希望对在欧盟生产并出口到欧盟以外地区、在国外生产后重新进口到欧盟的钢铁产品给予豁免。
CBAM豁免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2024年,中国向欧盟出口纳入CBAM管控范围内的商品的生产企业无形间被欧盟进口商传递了压力。虽然欧盟进口商才是CBAM征收碳关税的主体,需要承担数据填报的义务,但是作为进口商的中国企业只能要求其生产商来提供这些排放数据。一旦大多数欧盟进口商被免除了这一义务,相信大多数中国中小出口商也将免除碳关税的烦恼。
虽然国内企业应对CBAM的压力可能减小,但这并不意味在未来几年,国内企业应对碳排放的压力会变小。国内碳市场的崛起、供应链上碳信息的传递,都会让企业持续面临着碳计算和碳减排的压力。因此做好基础的数据收集,发掘自身减排潜力,脚踏实地的从小事做起,依旧是企业在可持续道路上前行的重要基石。
未来,欧盟将继续审视和调整CBAM的监管范围,同时考虑到出口相关的问题。尽管面临挑战,但欧盟致力于简化流程,减轻企业负担,同时不削弱气候目标的重要性,这对中国企业和欧盟企业来说都是利好。
原文链接
https://brusselsmorning.com/european-union-to-exempt-most-firms-from-new-carbon-border-tax/66645/